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究竟是“净乐宫”还是“静乐宫”

究竟是“净乐宫”还是“静乐宫”

关键词:究竟是“净乐宫”还是“静乐宫”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究竟是“净乐宫”还是“静乐宫”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djk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2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《丹江口专刊》第905期(11月26日)三版消息《静乐宫景区荣获全省卫生示范旅游景区称号》一文披露后,引起了不少读者关注。有的致电编辑部,对“静乐宫”一词产生质疑——是“净乐宫”还是“静乐宫”?

“净乐宫”还是“静乐宫”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。笔者于近日对此进行了查证,认为“静乐宫”还是更合理些。

考之古史《仙传》,静乐国即均州,无疑矣,“静乐”一词用于道教始于元代武当道士刘道明(号洞阳子)编纂的《武当福地总真集》(以下简称“《总真集》”),因在其“卷下”有《静乐国传记》。

刘道明《风土记》中有“安静乐善”之语:“不欲以有麇之国称之,而取其人民安静乐善,易之曰静乐”。由此可见,“静乐”实为“安静乐善”之意。此“静”应释为“安静”,即安稳平静。
“永乐十七年,奉敕建玄帝殿、圣父母殿、左右圣旨碑亭、神库、神厨、方丈、斋堂、道房、厨室一百九十七间,赐‘静乐宫’为额”。自此,“静乐宫”始有其名。

至于“静乐宫”名以后出现“静”与“净”混用的现象,最早见于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》(明代任自垣编纂)。所以后来的许多著作中,出现了“静乐”与“净乐”混用现象,如明代方升的《大岳志略》、明代凌云翼和卢重华的《大岳太和山志》、清代王概的《大岳太和山纪略》、清代贾洪诏的《续辑均州志》、民国熊宾和赵夔的《续修太和山全志》。新编的《武当山志》、《丹江口市志》以及当代的文论杂著皆用“净乐”而疏用“静乐”。

选用“静”字更为合适和严肃,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武当道教建筑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。

“静乐”与“净乐”的混用应归结为汉字字义的多样性和字形的复杂性。首先,当“净”释为“洁净”时,古代写作“瀞”。如《墨子•节葬》下:“若苟贫,是粢盛酒醴不瀞洁也。”这样,“瀞”与“静”在字形上容易混淆;其次,当“静”释为“洁净”时,与“瀞(净)”相通。如《诗•大雅•即醉》:“其告维何,笾豆静嘉。”也就是说,当“静”与“净”都释为“洁净”时,可以互相通用、不分彼此。再者,“静”与“净”在宗教含义上也有截然不同的使用范围。“静”与道家、道教有难以割舍的渊源关系,如静坛音乐、静因之道、静运两目法、静中坐炼法、静坐法仙术、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等,《道德经》中亦有“水善,利万物而有静”(第八章)、“守静,督也”、“天物云云,各复归于其根,曰静”、“静,是谓复命”(第十六章)、“不欲以静,天地将自正”(第三十七章)等。由此可见,“静乐”除“安静乐善”之意外,还应有“玄帝禀天一之精,惟务静应,不乐南面,志复本根”的道教寓意。且山西省古有“静乐县”,虽属巧合,亦可见一斑。而“净”字多用于佛教,如净土、净心、净人、净肉、净名、净坊、净戒、净瓶、净教、净眼、净业、净觉等皆属佛门用语。鉴于此,“静”与“净”亦不可混用。

综上所述,由《风土记》中的“安静乐善”,衍生了刘道明笔下的“静乐国”;由“玄帝降生于静乐之国”,引出了永乐皇帝敕建的“静乐宫”。然“净乐”之说载于志书已积久成习,其间原因固多,但追本溯源,“静乐”所承载的宗教含义用“净乐”是无法自圆其说的。若以尊重宗教感情的观点来认识这一字之差,如今选用“静”字更为合适和严肃,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武当道教建筑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